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霸凌/施虐者看起來.....通常不像壞人


雙眼紅腫如桃的家人說:他在家都乖乖的……
鄰居說:他看起來靜靜的……

↑這是我們在虐/殺的刑事案件後,媒體訪問 霸凌/施虐/殺人犯 的家人或鄰居時,總是看到的說辭……
可是~ 真正的事實真相是???
********************************************

起初,他看起來就是完美男友的化身:聰明、風趣、有魅力、帥氣,並且在他的行業領域內備受尊重。

不過,他在控制憤怒情緒方面有問題。

只要他感到被輕視或者不被尊重,他就會大動幹戈。他從來沒有打過我,但他大吼大叫、厲聲斥責,嘴裡說著關於我和其他人的不堪入耳的話。

引起他憤怒的幾乎都是區區小事,但是他激憤的謾罵可以持續幾個小時,最終以我淚流滿面、我們倆人都筋疲力盡而告終。除了我以外,幾乎沒有人見識過這些場面,因為他煞費苦心地粉飾著自己的面子。

他似乎對我的家人和朋友最為苛刻。他抱怨滿腹,向我數落著他們中的每一個人。他還以此為理由,開始把他們從我們的生活中疏離出去。離開了我最需要的人,我開始孤立無援起來。

回首往事,一切不言而喻:我早就應該離開他。

然而,一旦我開始和他交往,突然間,脫身似乎變得很難。

我沒有離開他,因為當他不咆哮的時候,他很風趣、體貼,又對我很好。他很善於道歉,而且他總是向我保証再也不會這樣了。我又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事情總會有所好轉。

我沒有離開他,因為我覺得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應該愛屋及烏。畢竟,我也不是完美的,還有,難道成長不就是學著接受生活的本來面貌嗎?

我沒有離開他,因為當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的時候,他說他需要我。而我也以為,我能夠幫助他。

我沒有離開他,因為變化令人恐懼,想到自己將孤身一人也令人恐懼。走出這段感情實在是太難了。我很累。我不想從頭再來,到未知的世界裡再次冒險。

我沒有離開他,因為我沒有勇氣去傾聽自己的心聲。在這個時而冷酷無情的世界上,至少有人能抱抱我。

施虐者看起來不像是壞人
虐待關系讓人困惑不解的原因是,大多數施虐者並不像是我們在電影中見到的那些壞人。他們也有人情味,這意味著有時候他們也會友善慷慨。

施虐者甚至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虐待別人。在他們看來,自己也是被人誤解、受人攻擊的受害者,而他們的施虐行為只不過是應激反應。

但是,並不能僅憑施虐者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施虐行為,就能減少給那些試著愛他們的人帶來的傷害。

在我的故事裡,我最終選擇了離開。

我離開是因為我終於認識到,即便這段感情給我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實際上這並沒有幫助到他。

我硬撐下去事實上是在加劇和縱容他的施虐行為。他必須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和他身邊的任何人都沒有關系,問題出自於他自身。他需要的不是我,而是專業治療。

回首往事,我是幸運的。這段感情持續的時間不足一年,並且我所遭受的侵害在程度上遠遠不及其他受害者。

因為我們並未走進婚姻,也從未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可以抽身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不需要總是和他在一起,這使我擁有了對事態進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在掙紮了幾個月之後,我做出了分手的決定。這個決定讓我如釋重負,甚至讓我備受鼓舞──我覺得我又掌控了自己的生活,自己決定我該被如何對待,而不是由其他人做主。
分手的決定還讓我此後遇到了我的真愛,並與他攜手打造了適合孩子們成長的充滿愛意並且安穩的家庭。

我的故事結局完美,但是很多虐待感情都以悲劇告終的。虐待可能帶來非常嚴重和持久的破壞性。一段虐待的感情可以毀滅你的自尊,讓你感到無助和孤單。而這些因素都可以引發抑鬱。

沒有人天生就該承受這種痛苦。那麼我們應當如何保護自己、家人和朋友免受虐待的侵擾呢?

如果你的家庭正在經歷虐待……
如果你已經結婚,而你的愛人有施虐行為(或者你自己有施虐行為),為了你自己,為了你的家庭,請馬上尋求幫助。

當我們忽視或掩蓋虐待的時候,它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癒演癒烈。而施虐行為對下一代產生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目睹施虐行為的孩子在成年後重蹈覆轍的幾率非常大。

承認問題的存在並尋求幫助並不意味著你不是一位好妻子或好丈夫。你沒有任何過錯,你也並不懦弱。

請走出家門,與你信任的朋友或家庭成員討論此事,並尋求專業幫助。

你能夠也必須保証你的家庭擁有健康的環境。這是一項基本要求。你的孩子值得擁有歡樂、溫暖、安穩並且遠離虐待的家庭生活。這也是你應該得到的東西。

如果你懷疑身邊的某個人正在受到虐待……
如果你懷疑你關心的某個人正在受到虐待,讓他或她知道你很擔心。指出那些你注意到的、讓你擔心的事情,告訴他們,你隨時都是能夠推心置腹的交談對象。請對他們的一切需求伸出援手,比如當虐待行為發生時,給他們找一處安全的住所。

你可能對是否應該牽涉此事猶豫不決。也許你認為這與你無關,或者你有可能判斷失誤,或者他們也許不想談論這件事情。但是請記住,受虐者往往都困惑不堪、內心矛盾,此外,雖然他們需要幫助才能擺脫困境,但通常都已和家人朋友不再親密。

你可能正是他們所需要的那個能夠幫他們擺脫受虐境遇、開始彌合創傷的人。
********************************************
作者陳愉是前洛杉磯華裔副市長、女性自由主義倡導者暢銷書作家,著有《30歲前別結婚》。她有兩個女兒。您可以通過www.joychenyu.com與她交流。文中所述僅代表她的個人觀點。
資訊來源:華爾街日報華文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話要說嗎? 很樂意聽一聽......